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享受补充医疗保险补助的十二种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Ⅱ、Ⅲ期)、慢性肝炎(甲肝除外)、恶性肿瘤、冠心病、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后遗症(含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支气管炎(含支气管哮喘)、慢性肾炎(含肾功能不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会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原则


●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

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以及能量代谢系统的锻炼是最有效的。因为许多研究证明运动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运动锻炼效果的最重要因素。相比之下,采取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或者运动的强度有多大则是比较次要的因素。对于已经患有某种慢性病的人来说,其运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过高强度的运动可能会对其造成伤害。

 

●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是关键

有人问什么样的运动对减肥最有效,是篮球还是游泳?回答是:什么样的运动都能有效减轻体重,只要注意:

(1)合理控制运动负荷;

(2)持之以恒。

对任何的慢性病治疗与康复都是如此,运动对机体内环境和功能方面的影响是缓慢的,是通过运动刺激促进机体功能增强的自组织过程,因而不能一蹴而就。


之所以要做到持之以恒的另一个原因是运动锻炼对机体产生的积极效应在中断锻炼后的较短时间内将会消退,如果不能坚持,前期的锻炼效果将会很快消失殆尽。反之,持之以恒的锻炼会使机体的新陈代谢及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给形式形成“习惯”,即在一定运动负荷的刺激下优先动用哪种供能系统在于长期运动锻炼过程中机体形成的“代谢习惯”。只有长期锻炼才能得到此种效应。

 

●运动锻炼与运动休闲、娱乐完美结合

在运动锻炼的时间上尽量选择让自己感觉轻松、休闲的时间,不要把运动当作一种任务甚至成为一种精神压力。

 

所以运动锻炼,特别是治疗和康复运动,一定要使之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工具,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增加机体的运动活动,从而使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都能从中得到益处。

 

●运动锻炼不能完全替代药物

对于某些慢性病而言,运动锻炼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而只能是促进康复的辅助手段。运动锻炼可以对某些程度的疾病具有完全康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疾病则只能促进其康复或保持患者的良好状态,延缓病情的发展。

 

然而,科学的运动锻炼对慢性病患健康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患者可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从事运动锻炼,使运动与药物的影响能够相辅相成,提高身体机能,逐渐减少病患对药物的依赖,使机体的功能活动慢慢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这个角度讲,很多慢性病可以通过合理的运动锻炼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当然这将因病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