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宣传主题是“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


脑卒中不仅是引发残疾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大约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发生脑卒中。应对脑卒中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时间,二是预防。



一、脑卒中为何发生


脑正常功能的维持,需要依靠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造成的损害十分敏感。全脑组织的血供完全中断6秒就可以出现意识丧失,中断5分钟后最易受损的特定神经元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脑卒中的两个主要类型,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向大脑供血的血管阻塞造成的,而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血管破裂造成的。这两个原因都会造成脑血供中断。



当某部分大脑的血液供应因血管堵塞或破裂而中断时,受到波及的脑细胞就会因缺血而损伤或死亡,进一步引发各种功能障碍。这时,脑卒中就发生了。


二、脑卒中,危害有多大


由于大脑受损的部位及获得救治的时间不同,脑卒中会产生短期或长期的影响。脑卒中不仅可能带来致命的威胁,幸存者也可能面临失能或残疾的困扰,例如行动和语言的障碍、思维和感觉的改变,以及由此导致的失去工作、收入和人际交往等等。



有以下这些习惯或问题的人群,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就会升高: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大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颈动脉狭窄等。除此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



三、时间就是生命,识别十分关键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脑卒中发生前,会因脑部瞬间缺血而表现出一些早期征兆。对于这些征兆的警惕和识别,是脑卒中患者及早获得救治的关键,也影响着脑卒中后遗症的严重程度。




脑卒中的最常见症状为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通常是身体一侧。常见的早期征兆包括突然出现:


1、面部

脸部表情僵硬、麻木,一侧口角歪斜,单眼或双眼出现视物困难。


2、肢体

肢体出现无力或麻木,无法顺利举起单侧或双侧手臂,走路困难,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原因不明的跌倒。


3、语言

口齿不清,说话或理解困难。


4、其他表现

如眩晕、耳鸣、恶心呕吐,无原因的剧烈、持续性头痛,昏厥或失去知觉等。


如果出现了上述现象,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获得及时救治。


四、脑卒中,重在防


通过应对高血压、饮食习惯不佳、吸烟和缺乏身体活动等危险因素,可预防多达90%的脑卒中,同时还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带来的健康和生命损失。


1、应对“三高”

几乎一半的脑卒中与高血压有关,五分之一的脑卒中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因此,应定期检查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来维持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水平。



2、管住嘴,迈开腿,保持健康体重

几乎一半的脑卒中患者都有饮食习惯不佳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饮食应尽量多样化,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身体活动方面,每周5次、每次30分钟的锻炼可以降低25%的脑卒中风险。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还可以帮助我们维持体重在健康范围,这也是预防脑卒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3、不吸烟、少饮酒

任何类型的烟草使用和烟草烟雾接触都对健康有害,戒烟和避免接触二手烟是脑卒中预防的一个要点。



不饮酒者应保持这个好习惯,饮酒者则应注意适度,避免过量饮酒。


4、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抑郁和压力可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近2倍,保持心理健康、情绪平和也很重要。



5、寒冷季节,更要注意生活方式

气象条件与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在寒冷干燥、多风少雨时,冷空气的作用容易诱发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这就更需要我们注意日常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适量运动。



运动时也要注意天气变化,选择适合的地点和方式,量力而行,不要逞强。劳逸结合,放松心情,平静情绪。


要熟悉脑卒中的常见表现,当出现突发性的肢体不利、脸部发麻、口齿不清、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等,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参考

[1]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 Learn about stroke. https://www.world-stroke.org/world-stroke-day-campaign/why-stroke-matters/learn-about-stroke

[2]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 Signs of stroke FAST. https://www.world-stroke.org/world-stroke-day-campaign/why-stroke-matters/stroke-treatment/signs-of-stroke-fast

[3]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 Stroke prevention. https://www.world-stroke.org/world-stroke-day-campaign/why-stroke-matters/stroke-prevention


摘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