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骨折的风险因素里,肥胖算是一个显著诱因。


一项新研究发现,脂肪分布在不同区域,也会影响骨折概率。比如,肚子肉多的人比全身肥胖者骨折风险更高。


一、腹型肥胖的人,骨折风险更高


临床中,肥胖和骨质疏松是常见的两种代谢相关性疾病,前者是长期能量失衡引发的脂肪过度堆积或异常分布,后者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慢性代谢病。


这两者看似无关联,但常叠加出现。而且,脂肪分布位置不一,骨松风险也不同。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刊发的研究指出,全身肥胖、腹型肥胖是两种不同的肥胖类型,但腹型肥胖者更易出现骨质量受损。


研究中,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被用于衡量全身肥胖,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


体脂的分布特征用腰围或腰臀比来评估,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或腰臀比超过0.95(男性)、0.85(女性)可视为腹型肥胖。


研究指出,对于全身肥胖来说,适度超重时,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且体重越大,骨骼越粗壮。


过度肥胖时,体重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体重越大,骨骼越脆弱。


尽管稍高的体重对骨量是有益的,但脂肪分布位置不佳会削弱这种好处。


研究显示,内脏脂肪高与较低的骨小梁体积、骨形成率和较高的皮质孔隙率有关。



二、为什么肚子肉多,骨头更脆?


与正常体重进行对照,腹部脂肪堆积可促进炎症因子的大量分泌,不仅加速破骨细胞形成和激活,还会抑制骨保护素的分泌,导致成骨细胞分化减少,最终造成骨质流失和骨量减少。


过度腹部肥胖还会引发脂代谢紊乱和骨微结构破坏,引起早发性骨质疏松。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研究团队曾对肥胖男性(平均BMI为36.5)的腹部和大腿进行了CT检查,以评估脂肪和肌肉质量。


结果显示,腹部脂肪较多的男性骨骼强度较弱;即使BMI相近,内脏脂肪低的肥胖男性骨强度也明显更高,且肌肉质量与骨强度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最佳体重会对骨骼产生有益的适应性影响,体重过高、腹部过胖则会加重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肥胖者应减重,尤其腹型肥胖者,但体重正常者不宜再减重。


减重时只做步行等低冲击运动不能对骨骼形成足够压力,为抵消减重对骨骼的副作用,需要做一些跑步、跳跃等高冲击运动。


三、做到三点“存”够骨量


年老后的“骨骼财富”通常都是青少年时期,尤其是青春期积累下来的,因此,预防骨质疏松需要提前为骨骼存够老本。


人体的骨量变化经过3个时期,即增长期、平稳期和下降期。


增长期在20岁左右结束,此时人体骨量和骨密度达到最高值,获得峰值骨量和骨密度。


峰值骨量将维持数十年,女性在围绝经期开始下降,绝经后5~10年出现一个骨量快速减少期,随后持续下降;男性没有骨量的快速下降期,但在40岁后出现相对缓慢的骨量下降。


▲ 动起来


大量研究证明,适度的力学刺激能有效促进骨合成,抑制骨吸收。运动还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力,防止跌倒,进而降低骨折的可能。


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慢跑、野外旅行、快步走等较轻度的运动,或跳绳、打球等较剧烈的运动,建议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坚持每周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


每周练2次增强肌肉力量的运动,可选择举哑铃、拉弹力带、引体向上、组合器械、足尖站立等。


▲ 吃得好


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钙化合物、蛋白补充钙剂和维生素等。保证骨骼营养,首先要补足钙。


最佳补钙食品是牛奶和奶制品,如酸奶、奶酪等。部分蔬菜如甘蓝、西兰花等含钙量也较高。骨头汤含钙量其实很低,不能作为补钙之选。

根据相关建议估算,1杯酸奶或1玻璃杯牛奶约能提供1/4的日需钙质量。麦片泡牛奶,可以作为早餐。除注意补钙,还应当特别重视饮食多样化,多吃蔬菜和水果。


▲ 戒烟酒


抽烟可使骨折风险增加29%,髋部骨折风险增加68%;饮酒可增加跌倒致骨折的风险;太瘦也有骨质疏松危险,建议BMI(身体质量指数)不要低于20。


需要说明的是,血钙正常不等于钙量正常,如果要测量体内钙质是否足够,应测量24小时尿内的钙量。


一旦发现确实缺钙,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补足钙和维生素D,适当运动和使用骨代谢调节药物。骨质疏松的治疗不能一蹴而就,擅自停药容易前功尽弃。


来源:生命时报